“不公开就不透明,不透明就肯定有问题。一些老师和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公示,什么时候结束。”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立三 | 吉林长春、松原报道
吉林省松原市近几年凭借省级优秀学生而保送进一流大学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当地官员子女一事,在《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3期以《吉林松原高考保送生的秘密》为题披露后,引起当地纪检部门关注。在吉林省纪委领导批示后,松原市纪委成立调查组,已就“评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
此外,吉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州)对2008~2009学年度普通中小学评优工作进行自查。
“如果真有问题,必须面对。”松原市教育局局长迟振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自查三天,两天是休息日
2月2日,吉林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副组长、省监察厅驻省教育厅监察室主任陈辉和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江雁秋赴松原市教育局对此事进行“督导”。
2月6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对省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工作进行自查的通知》,要求各市(州)、长白山管委员会教育局对2008~2009学年度评优结果进行自查。
吉林省教育厅的通知再次强调了“评优”工作的重要:“评优工作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一项政策性强、事关社会公平稳定的重要工作。”
吉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提交自查报告的最后期限是2月15日。
2月13日,松原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印发《自查通知》,要求各学校对2008~2009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年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人选重新进行公示。
松原市教育局自查通知要求各学校提交自查报告的时间是2月14日。
这种自下而上的报告式自查能否触及“评优”中存在的问题呢?当地教育局一位干部无奈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己查自己,能查出问题么?自查三天,两天休息(周末)。坐在上面看材料绝对查不出任何问题。”
2月17日,本刊记者来到松原市实验高中了解“评优”自查情况。校长刘新华告诉本刊记者:“我已经按照要求报到教育局去了,我们决定不了,要问就去教育局。”
本刊记者电话联系了吉林油田高中办公室,一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正是假期,要到20多号才正式开学,没听说“省优”重新公示一事。
松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张国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吉林省全省,都在按照教育厅文件重新审核,教育局很重视,成立督察组,开了党委会。”
本刊记者要求查看上报省教育厅的省级优秀学生名单,张国斌称,自查之前上报的4人名单没留存,不能给本刊记者提供。自查之后的名单现在没有,“我们还在调查中,什么时候公示,还得听省里的。”
《瞭望东方周刊》获悉,作为自查的结果,松原市拟报省教育厅的省级优秀学生已由原来的4人变更为3人。
改变命运的指标
2001年,教育部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将省级优秀学生纳入普通高校招收保送范围。
据本刊记者了解,吉林省每年按照在籍在校毕业生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为各市区划分省级优秀学生指标。2006年~2008年,吉林省获得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学生共122人。
绕过高考这道“坎”,保送上大学,令许多人怦然心动,因此每年省级优秀学生指标的争夺都异常激烈。为了增加省级优秀学生指标,松原市教育局从2004年开始,多次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增加省级优秀学生指标。
《瞭望东方周刊》获得的松原市教育局向吉林省教育厅《关于申请增加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指标的报告》显示,松原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指标紧张的矛盾特别突出。根据这种情况,特申请给松原市实验高中和吉林油田高中各增加1名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指标。请省厅领导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照顾我们,批准我们的申请”。
松原市教育局在报告的最后向省教育厅保证:以上学生均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的评选标准、评选办法和程序,进行了严格评选、审核。我们向省厅保证,评选工作中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份申请增加指标的报告发出一天后,松原市教育局再向吉林省教育厅发出两份报告:《关于批准孙某某同学省级优秀学生的申请报告》、《关于批准刘某同学省级优秀学生的申请报告》,而后两人被顺利评为省级优秀学生。
按照松原市2008年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名额分配计划,松原市在2008年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人数应为2人,而实际以“省优”保送的却为4人。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在电话中告诉本刊记者,松原普高有4个省优肯定就有问题。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江雁秋否认了为特定人员申请增加指标的情况。他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一般是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区分不开,考虑到各地区的特殊情况,会批准增加(省级优秀学生)指标。增加的指标也按照我们下发文件的程序进行评选、公示。”
有些事已经不是教育局能左右的了
吉林省多年运行的“省优”评选保送制度,一直按照惯例运行:每年的10月或11月,吉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通知内容详尽,规定严格;经过各区(州)一个多月时间的评选,各地报省名单会在公示后汇总到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指标的申请。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江雁秋向本刊记者解释说,教育厅一般只审核下面报上来的材料,人太多没法逐一查对,一直也没有接到过反映评优问题的举报。
针对松原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状态,松原市教育局局长迟振军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如果真有问题,必须面对。”他一再强调,对松原教育取得的成绩也不应视而不见。
松原市教育局一位中层干部颇显无奈地向本刊记者表示,有些事已经不是教育局能左右的了,大家都委屈。
吉林省纪委一位官员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省纪委高度重视《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相关领导批示,要求松原市纪委组成调查组,对‘评优’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查。”这位官员还表示,要对“评优保送”制度进行反思。
松原市纪委调查组婉拒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这件事涉及稳定大局,我们高度重视,但事件还在调查阶段,纪委已经立案就一定会把这件事查处得公平、公正。”
针对保送制度,松原市委一位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省优保送生的确为国家输送了优质人才,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途径,体现的不是应试教育。”
学生家长张华(化名)则极力反对省优保送制度,这源自于她对评优执行程序的不信任,“不公开就不透明,不透明就肯定有问题。一些老师和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公示,什么时候结束。”